生命绿洲论坛-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328|回复: 0

隐性“差生”标签:伤害可能更深

[复制链接]
疏竹无痕 发表于 2013-12-28 11:26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隐性“差生”标签:伤害可能更深

2013-12-28 06:40 来源:半月谈网 编辑:梁恒

1.jpg

红色的领巾与嘲笑的嘴



    “差生”被区别对待,在校园里并不鲜见,绿领巾、红校服、三色作业本……戴着有色眼镜去“激励”“差生”的手段,总是层出不穷。的确,一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,但这个“区别”,不是将他们贴上标签,划为异类,而是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,对他们更多一份耐心、爱心。“差生”标签不仅会伤害学生人格尊严,而且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——哪怕这个标签是隐性的。

    学生论坛

    这会让学生失去自信

    山东夏津 曲晨

    其实,类似“绿领巾”的事一直在发生。作为学生,感受尤其深。

   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。高中入学时,学校依照中考成绩将整个年级划分为A、B、C三个等级。我有许多初中同学以几分之差被分到了C层。C层的学习氛围与A、B两层是没法比的,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高中三年的规划和我们不再一样。

    这些同学也因自己被分到C层而感到很自卑,与我们的交流也逐渐变少。对于这种分层,学校的说法是这样做可以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,并且在分科时会根据成绩重新调整,以激励大家不断努力。却不知这样的做法让一些同学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:自信。

    虽然我不认同这种做法,但我相信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,想让我们学习更好,将来成为优异的人才。只是他们忽视了学生的感受,缺少对于学生自尊心、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,结果得不偿失。


    真让人悲哀

    网友 大三生

    我成绩不好不差,是个中等生。以前上初中的时候,亲眼看着班主任把一个“差生”从教室前面打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,再也不许她坐在正常位子上,就因为她没写数学作业。当时胆子小,只是觉得很害怕,心想要是自己的话就再也不上学了,太丢人了,那可是个女生啊,老师一点都不留余地。

    高三时,学校对所谓的“尖子生”进行重点培养,他们有专门的老师辅导,有专门的题目做,甚至连早点都由学校免费供应,就是为了让他们考到清华或是北大,而我们这些普通学生就没有那么好的福利了,看得我们好生羡慕。这就是好学生和“差生”的区别。

    以前是这样,现在应该也差不多。既然强调教育公平,学校就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,每当各种歧视的“奇招”被爆出,我都感到无比悲哀——这算什么教育!小孩子心智不够成熟,对一些隐性的“差生”标签可能没有识别能力,但学校总这样做,孩子再怎么着也会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样,长时间下去,可能真的会破罐子破摔。


    尊重是最好的鼓励

    武汉大学 朱成龙

    为了激励“差生”努力学习,好好表现,一些用心良苦的老师往往对他们“特殊关照”,一些贴隐性标签的做法便出现了。不可否认,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,不断地刺激有时也确实可以深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,但我认为还是尊重的效果更好。

    我曾经学习成绩也非常差,但庆幸的是所有老师都没给过我额外“关照”,我和所有的学生是一样的,做一样的事情,接受同样的安排。不同的是,如果我有不懂的地方去问老师,他们会照顾我的基础,更加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。

    在那段时间,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不同,我有进步就有自信,自信的我进步更快。反观另一些学校的同学,被老师安排和成绩好的同学坐一起,放学留下来补课,作业特殊对待等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回首过去,我相信尊重是最好的鼓励,当一个人在被尊重中进步,在自己的进步中体验到快乐,学得更好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

    好心的指定“帮学”

    陕西理工学院 朱兆恺

    上小学时成绩不是很好,每次考完试在成绩单上找名字总是从下往上,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找到自己。后来,老师为了改变我们这些“落后分子”就采取调换座位的方式,让成绩好的学生跟成绩差的学生同桌,每次上课还都会嘱咐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一下同桌。

   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好事,可以激励成绩不好的学生努力学习,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被帮扶的人来说,已经是差别对待了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,被调换位置和成绩好的人坐在一起的都是“差生”,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一再强调“帮学”,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脸颊发烫,抬不起头来。

    已经过去了很多年,想起这件事我还是感觉不舒服。当时被那样好心“关照”,让我做什么事都感觉矮人一头,这直接导致我不爱与人交流,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信。在我看来,这些所谓的“激励”根本没法达到目的,老师也根本没有将心比心,想想我们这些“差生”的感受。希望这类让人难受的“鼓励”不要再被用到别的孩子身上。


    “差生”标签会造成心理阴影

    河南大学 张皖凌

    用“差生”标签来“激励”学生,很容易在学生心里种下“我是差生”的种子。给学生贴标签的老师,可能想不到这种“激励”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伤害。

    我也曾经被贴过“差生”标签区别对待,数学卷子上的蓝色分数是我内心深处的阴影。刚上小学的时候,我数学成绩很差,请家长、罚站,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发卷子时会把成绩差的卷子放在一边,标上蓝色的分数,边点评边发卷子。

    每次等待发卷子的过程都如坐针毡,像炼狱般痛苦。我不敢和家长诉苦,更害怕上数学课,蓝色分数的数学卷子给年幼的我留下的是抹不去的阴影。我一直将蓝色分数的卷子放在文具盒的第二层,多年后才敢打开。

    “差生”标签会伤害学生的心灵。真正激励学生的是爱,而不是各种标签。


    老师观点

    这样做真的不会内疚吗

    江西省永丰县 李代发

    在我执教的乡村学校,也有区别对待“差生”的现象,“差生”们总能享受到一些“特殊待遇”。

    很多所谓的“差生”是由非智力原因造成的,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,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为方式,造成学不得法,学不得趣,以致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上逐渐“差”下去。

    坐不住、静不了、学不进的他们在教室里找不到舞台,在课堂上找不到自信,只有捣乱吸引他人的关注。长此以往,老师厌,同学嫌。有些老师就想到了好办法:给“差生”们“特权”。

    课堂上可以睡觉。一睡解众忧,不惊同桌学习,不扰教师讲课,“差生”也乐得做梦。上课可以去劳动。搬东西,搞卫生,甚至有老师家里有事要帮忙,都是“差生”去。不管课上课下,一声令下,“差生”便“快乐”涌出。还有诸如作业可以不用做,集体活动可以不参加等等。

    坐在教室里的普通学生,甚至成绩好的“优等生”,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这些同学上课时间自由穿行在校园里,更有人嘀咕:还是“差生”好啊!

    孩子们,这样的“特殊待遇”,你真的喜欢吗?同事们,你们这样做真的不会内疚吗?要善待每一个孩子啊!


    旁观者言

    请不要在QQ群里给孩子排序

    重庆市渝北区 陆多祥

    现在许多中小学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,在群里发布通知,与家长交流。这本来是件好事,可就是这种QQ群,让有些家长非常焦虑。

    我同事小吴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,孩子除了每天做近2个小时的作业,每周还要各做一套语文数学测试题,每次测试后,老师都要将学生的分数及排名在QQ群里公布。小吴因为儿子有两次分数考得比较低,还被老师约去谈话。

    本来因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很有压力了,看到孩子的姓名、分数和排序被公布在群里,小吴觉得简直无地自容。焦虑之下,他希望通过增加孩子的作业量来提高成绩,搞得孩子疲惫不堪。有一次孩子因为作业量太多,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,急得哇哇大哭,死活不肯再上学,小吴不得不请假在家安抚孩子。

    老师,请手下留情,别再在QQ群里给孩子排序了。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待开发的宝库,每座宝库里蕴藏的宝物并不相同,而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,是鼓励,是赞赏,而不是羞辱。


    过来人语

    谁没碰到这样的隐性标签

    北京 孙安澜

    上小学、中学,没碰到这类隐性标签的人比较少吧?有的老师只是态度上有差异,看到好学生眉开眼笑,似乎每个细胞都散发着柔情,看到“差生”则笑容勉强,眼睛里明明白白地写着“不喜欢你”,不过在班级管理等方面,还基本能做到一视同仁,不对学生差别对待。

    但有的老师则“直接”多了,让好学生坐前排座位、免除班级劳动,不管什么荣誉甚至连“卫生先进分子”这样的称号,都往他们身上堆,对“差生”则罚站,罚打扫卫生,甚至戴绿领巾、穿红校服、用三色作业本。

    老师都受过为人师表的教育,没人不知道“有教无类”的教育传统和平等对待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,但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践行呢?有人可能会说,就像工匠对自己做出的好器具爱不释手、把废品一摔了之一样,老师喜欢好学生、讨厌“差生”也是很自然的事。

    可是,这个比喻并不恰当,因为人不是器具,各有所长、各有所短,从这个角度看到“好”,从另一个角度可能就会看到“差”,从这个角度看到“差”,从另一个角度却会看到“好”。社会生活复杂多样,培养孩子发挥所长,让他们每个人将来都能找到用武之地,正是教育的目的和使命。所以,在老师眼里,所有孩子都不应被看做“废品”。

    老师不能科学看待学生、因材施教,笔者认为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。一是高考指挥棒的问题。人才选拔标准的狭窄,造成了老师眼光、评价标准的狭窄;二是老师本人的问题。教育是需要兴趣、需要“爱”的,一些人没有这些而从事教育,就难免势利有余热情不足,很难像一个真正的教育家那样对待孩子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生命绿洲论坛

GMT+8, 2024-5-31 19:04 , Processed in 0.12239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